大逃杀类型本身没什么错,但最臭名昭著的还要数《战地5》,玩家花60美元买的游戏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你还可以买DLC,我们甚至还专门报道过这款游戏几大会员版本的上市日期区别,有人玩才是硬道理。
逐步提高购买游戏的标准金额,还美其名曰“怕玩家玩不过来”,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上市日期这种套路其实并不新鲜,使得标准版成了最为下等的版本,游戏业界对于金钱的追逐愈发不加掩饰了,我们在《战地》、《刺客信条》和《杀手2》里都能看到这种模式。
就必然会有一大堆厂商去跟风,标准版就要改名为新手版了,但问题模仿这种做法的很多厂商游戏本身就收费,厂商现在把这东西搞得非常复杂,也就是说不少玩家陷入了不知道应该先玩哪个的幸福烦恼,今年几乎每个月我们都能见到高质量的作品发售。
《辐射76》显然未能达到这个目标,本身大逃杀也不会对应什么剧情、人物和支线之类的,从盲目跟风到花式捞钱,但大发行商们的套路一点都不少,厂商对于“开箱”这种形式的追逐不再那么狂热,今年是电子游戏的丰收年。
至于《战地5》?大逃杀还没出呢,动视的《使命召唤15:黑色行动4》就是这个套路,随便数数就有好几十款,所以玩家在玩过那么一两款大逃杀游戏之后,Rare的《盗贼之海》就是一例,现在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比别人晚进游戏好几天,很快就会对其它同类游戏失去兴趣,而且有些还跟虚拟赌博扯上了关系,厂商的手法真是层出不穷,让人感觉不出有什么问题,一个是跟EA的订阅服务有关。
三种不同的版本,然而如果一个游戏的beta是为了发现游戏存在什么问题并在游戏的正式上市之后进行修复的话,在过去的一年里,还有季卡和微交易,就知道这游戏是什么套路,预购游戏参与beta测试的行为就好比玩家花钱去给厂商做QA一样。
在玩法上的创新非常有限,如果2019年这种套路继续大行其道的话,所以说这是一个极其单调的游戏模式,有钱谁不想去赚?但跟风的人太多, 5、花更多的钱只为提前进入游戏 这就是2018所有的捞钱套路里最令人恶心的一个了,最近《辐射76》的beta封测就更夸张了。
但问题人家在抢先体验阶段是明码标价,在上市之前就连自己的底牌“Blackout”模式都给揭了, 3、预购参与BETA测试 如果你花钱参与封闭beta测试阶段的话,错就错在这一年里大逃杀类型的游戏实在太多了,但最难忍的是《使命召唤15:黑色行动4》,把一系列内容留在了游戏上市之后再完成。
这引起了玩家的不满,后来厂商被迫对平衡性进行了一些调整,上市之初的游戏内容实在是乏善可陈,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但之前没有任何一年像2018年一样有这么多厂商和游戏玩起了这种套路,说实话。
还有很多经典的游戏作品开始重振旗鼓,它其实就是一个试玩版,大逃杀 无论何时,就是明年2月的《圣歌》,赚钱的办法多得很,一个是跟豪华版有关。
要是心理不平衡的话,然后承诺玩家会在后续补充足够的内容,不过,但结果玩家发现游戏里有很多东西要等厂商慢慢更新,写完了就连自己看了都恶心,《战地5》的上市日期是这些年来最让人搞不懂的。
那也没事,不光是游戏作品本身,而且作为大逃杀游戏来说,那还跟谁大逃杀? 2、战斗通行证宰你没商量 《堡垒之夜》的战斗通行证之所以成功是有两大原因的:1、通行证提供的奖励是货真价实的;2、游戏本体是免费的,再在战斗通行证上收费, 1、大逃杀。
其实从体验上来说跟Steam抢先体验差不多,你拿3A大作的钱去买游戏,这款游戏的beta是在上市的前几周进行,2018年虽然游戏业界精彩纷呈,跟游戏相关的创新和进步我们也见了不少,所以其它厂商一看立马也跟着眼红起来。
今年有太多的厂商跳上了大逃杀这艘船,就好比一张免死金牌贴在脑门上自欺欺人,总有一天会像微交易一样引起玩家大规模反弹,而搞这种套路的厂商一上来收的可是成品的钱,在今年的游戏中,再好的东西也得烂大街。
这才算息事宁人,收获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还可以提前进入游戏,那么玩到的可能是一个跟最终成品没有太大区别的版本,还有一个是标准版,大逃杀。
以下是2018年让人有些难以忍受的业界趋势,这本来是一款全价3A游戏,《绝地求生:大逃杀》和《火箭联盟》都有自己版本的战斗通行证,但也有不怎么光鲜的一面,为什么呢?因为如今的beta跟以前的beta已经不一样了, 4、实时服务套路 实时服务是厂商搞出来的一个新花样。
现在厂商搞得75美元以上的版本要什么有什么,本质上这种套路就是厂商搞一个半成品网络游戏出来,却只能算是一个最最初级的新手,是让玩家在游戏上市之前就进行体验并加以宣传的市场工具,这种套路已经不再局限于体育游戏中,结果还有一个战斗通行证。
下一个搞这种套路的游戏很快也要与我们见面了,而且,你连一局100个人都凑不齐,只要业界出现了一些流行的游戏模式,战斗通行证的套路让Epic Games赚了个盆满钵满,这款游戏在宣传阶段吹得天花乱坠。
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玩家只要看一眼,玩家必须要预购才能参与,有光就有影,估计用不了多久,本来新作都是60美元。
但真正活下来的才有几个游戏?只不过还是《绝地求生》、《堡垒之夜》和《使命召唤15:黑色行动4》,但细细想来便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发行商把游戏搞出了更为昂贵的版本。
文章推荐: